主要工作要求如下:

一、申报要求

1.课程负责人应具有申报课程3年及以上教学工作经验,政治立场坚定,师德高尚,爱岗敬业,教学水平高,受到同行和学生广泛认可,具有深厚的教学实践积累,在立德树人和教书育人方面富有成效。

2.近三年申报课程学生评教平均分为90分及以上

二、建设要求

 1.示范课程要深入挖掘各类课程蕴含的德育内涵和元素,切实将课程思政教学目标融入教学设计,编制课程思政教学指南、教学大纲,做好课程育人教学设计,创新教育教学方式方法。

2.课程教学内容政治方向正确,价值引领突出,能结合课程特点紧紧围绕坚定学生理想信念,以爱党、爱国、爱社会主义、爱人民、爱集体为主线,围绕政治认同、家国情怀、文化素养、宪法法治意识、道德修养等重点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,系统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、法治教育、劳动教育、心理健康教育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、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等。

3.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,课程教学设计科学合理,切合不同专业人才培养特点和专业能力素质要求,有机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,科学安排思想政治教育内容。综合运用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,广泛应用启发式、讨论式、翻转课堂等教学方式,教学方法灵活,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课堂教学效果。

4.按照示范课程改革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,将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,更新丰富教内容,设计编写示范课程教案、教学课件,形成体现思政特点的示范课程教学讲义。

5.编制教学案例。学校将优秀教学案例结集出版,优秀案例标准为:强化正确政治方向,有明确的育人目标,突出价值引领、铸魂育人;思政育人元素引用恰当、论述准确,体现时代性、科学性和针对性;教学内容呈现恰当,注重师生互动,能够促使学生体验和反思;案例鲜活生动,语言精练,育人效果显著。

三、建设流程

1.各学院根据本单位实际制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方案,组织开展内部申报遴选工作,每个专业至少确立1202211学期开课课程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试点,切实做好试点专业课程改革准备工作。填写《“课程思政”示范课程培育项目申报书》,于202135日下班前提交教务处教学建设科。3月中旬,教务处公布立项建设的“课程思政”示范课程培育项目名单。

2.全面开展示范课程教学改革建设实施工作,进一步改革优化教学大纲、教学内容、教学方法、教学评价及课堂教学各环节,加强对课程实施工作的动态管理。20214月和10月上旬,学校组织专家对试点课程进行中期检查。中期检查内容:随堂听课和检查课程教学文件(包括教学大纲、教学设计、教案、教学资源等)。

3.项目结项验收及认定工作。请项目负责人于212学期第1周五下班前,将以下材料提教务处:

课程教学文档资料。包括教学大纲、课件(或教案)。教学大纲须确立价值塑造、能力培养、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,并结合课程教学内容实际,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入点、教学方法和载体途径。课件或教案能体现“课程思政”特点。

教学视频。提供1个在真实课堂录制、体现课程思政特点的1节课(45分钟)教学视频,或提供至少2个紧扣“课程思政”主题的微课视频(每个不少于10分钟)。

教学案例。提供不少于3个融合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典型教学案例,应包含章节教学目标、教学设计、组织与实施、教学效果、学生反馈、个人感悟等内容。

教学总结。积极推进课堂思政教学改革,形成可推广、可复制的课堂教学改革经验总结材料。

相关证明和支撑材料。包括3份及以上上课学生的评价意见、3份及以上督导及同行评价意见,以及其他相关材料。

20223月,学校组织专家对培育项目进行验收,验收结果为“良好”等级及以上项目认定为“课程思政”示范课程。



材料提交时间:
2021-03-02至2021-03-15
此次申报参与的项目类型分别为:
课程思政